關於【認識早產兒視網膜病變】請參考早產兒基金會文章。

 

以下因子,五點我們有四點非常符合啊T^T

 

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危險因子:


●出生體重太輕:體重小於1500公克者則易有早產兒視網膜病變,至於體重在1000至1250公克者發展出第三級以上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機率有8.5%,體重在750至990公克者為21.9%,體重小於750公克者則高至37%。


●懷孕週數太短:週數愈小罹患率愈高。


●氧氣使用的時間長短:使用氧氣超過2週。


●氧氣使用的濃度:氧氣濃度太高。


●合併有呼吸道疾病或心臟疾病,且住在加護病房的早產兒。

 

 

前情提要:

 

眼科是低體重早產兒追蹤的科別之一,今天來眼科複診,可是沒想到醫師檢查完說:

 

「這個⋯⋯⋯⋯視網膜介在第一期和第二期的病變,要持續追蹤,或是之後要手術治療⋯⋯⋯⋯。」

 

什麼!!!!病變??手術??!!!!我這個阿母是很玻璃心的,雖然我跟孩子已經歷經大手術,對手術這二字依然敏感,心裡覺得愁雲慘霧。

 

而且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:「怎麼會?短短時間變化這麼大嗎?為什麼台大醫生跟我說好好的呢?」為了解開心中的疑惑,我又掛回台大的葉伯廷醫師⋯⋯⋯⋯

 

 

正文:

 

[出生31+5D,1390g]

 

寶寶出生的頭一年,有2~3科在回診追蹤,「眼科」也是其中之一。

 

記得非常清楚,當時寶寶動完手術,躺在台大外科加護的床上,我心裡還掛念其他科別的追蹤時,護理師這麼回答我:

 

「這裡只負責照顧他的心臟,其他等轉到嬰兒加護再請住院醫師安排會診。」

 

完整的話不只這樣,但那番話給我一記當頭棒喝,察覺到原來我在為未知的未來焦慮,卻忘了孩子還在恢復中觀察中。提醒我自己:現在最重要的目標是什麼。

 

也了解到:保全生命比什麼還重要。

 

 

 

直到出生三個月後,我們要出院前,住院醫師安排眼科醫師來會診,開始了視網膜的追蹤。

 

(小聲說:我忘記是幾個月追蹤一次,大約記得周歲前共檢查3-4次)

 

說在前頭吧!很幸運地,在周歲前,在台大眼科葉伯廷醫師的檢查下,宣佈我們畢!業!了!

 

只是開始在台大追蹤的一個月前,以及確定視網膜的血管有長好的這段期間(約半年吧),我著實處在煎熬之中!!!!!!(一邊又樂觀的為孩子祈禱祝福)。

 

 

 

好吧,我懶惰,覺得已經在台大回診心內外了,那麼眼科是不是不用在那追蹤,反正出院前醫師說正常啊,再定時追蹤即可。抱持這個心態,下一次我選擇在中部另外一間醫院檢查,可是卻被告知⋯⋯⋯⋯

 

「這個介在第一期和第二期的病變,要持續追蹤,或是之後要手術治療⋯⋯⋯⋯。」我這個阿母是很玻璃心的!!!雖然我跟孩子已經歷經大手術,聽到這個還是感覺愁雲慘霧啊。

 

而且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:「怎麼會?短短時間變化這麼大嗎?為什麼台大醫生跟我說好好的呢?」為了解開心中的疑惑,我又掛了台大的葉伯廷醫師,後來也持續追蹤,直到醫師說。

 

「好囉!長好了,不用回來看囉!」天啊天啊,內心瘋狂轉圈撒花撒花,開心無比。

 

 

 

在他院回診一次後,再也不敢亂跑,決定乖乖在台大回診追蹤。事實上,在台大第二次檢查時,醫生檢查完並沒有說什麼,我才向醫師提出視網膜病變的疑惑,醫師回覆我:「不過依照血管生長的位置,應該會跨過去,下次再來檢查就好。」

 

也就是說,眼睛的狀況是在發育中,血管也的確還沒有長好,原則上兩個醫師的看法是一樣的,差別在於醫師的解說方式與看問題的角度。我自己的猜測是,台大是醫學中心,有太多種情況或棘手的事在這上演,所以對於一些情況,醫師們的態度比較淡定,而這樣的淡定,對我有穩定的安撫作用。

 

 

 

另一個選擇在台大回診的原因是:診療方式。

 

做視網膜的檢查前,須先點散瞳劑;檢查時,眼睛必須撐開維持幾秒鐘,醫師會用強光照射。對於一個小小孩來說,想必覺得很恐慌,嚎啕大哭是絕對的;加上一個多愁善感的母親,如果母親沒有辦法陪在孩子身邊,在外頭聽他哭泣,那又有多煎熬啊!

 

在中部檢查時,我以為我能陪同孩子,當下被請出診間,心裡有多七上八下,孩子震耳欲聾的哭聲,真是讓等待的我覺得度日如年。但在台大的檢查,是由護理師壓制孩子,母親可以陪同在旁,覺得不論對孩子或母親來說,都是很大的安慰。

 

 

 

最後很感謝,感謝台灣,感謝醫療人員、醫護人員,謝謝你們,謝謝我的孩子,謝謝自己。

 

以上就是「視網膜病變」追蹤的分享。

arrow
arrow

    朵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