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續上篇:開心上學去:回覆『健康調查表』的建議&親師溝通實況分享(上)。
這篇紀錄小學一年級親師溝通的過程,自我分析當下這麼說的意圖、目的。
親師溝通目的即創造共贏:家長放心,老師(校方)安心,小孩開心。
溝通所具備的元素:同理、尊重、平等。
- 同理:我聽見你的感受,知道你的需求;預想對方可能的心情
- 尊重:各自有表達的權利,願意聽;在理性、務實上討論
- 平等:在彼此的在意和訴求上,達到「你好,我也好」
第一階段:寒暄
●活絡氣氛&放鬆心情。
因為是老師主動打來,在確認家長方便通話後,便直接說明目的。
若是由我開啟,我會先確認老師有空的時間。
在切入正題前視情況閒聊「幾句」但也不宜過多而失焦。
像是:感謝老師撥空對話、肯定從事教育工作的辛勞、關心孩子開學適應狀況(例:孩子在班上的心情如何?下課會做些什麼?)。
➭「OO老師您好,我是OO的家長,健康調查表上有註記OOO,想跟您多聊聊。」
𖤐ˊ要點
- 建議開學第一周完成。
第二階段:補充說明健康狀況
●增進老師對小孩的認識,減少疑惑、不安(自身也須對疾病與照顧有妥適的認識)。
●健康狀況:非常簡略的治療史、介紹體能狀況及日常活動、照顧上有無注意事項(可以適時分享教養的心情)。
家長可以試著回想、揣摩一下,當你第一次抱到小孩,或是小孩終於要出院回家,當醫護人員將小孩交給你時,你的心情如何?你需要什麼(比如照顧準則),會讓你在和小孩相處起來較有信心。
➭一般化:「OO的心臟有手術過,不過您不用擔心,現在都恢復得很好。心臟病有很多類型,我們手術後醫生說正常養,他就跟一般小孩一樣,其他小孩做什麼他也都能做。」
➭適度分享教養的心情,或對小孩的生活觀察:「原本在照顧他,我也是很多擔心,但他超精力旺盛的,大人可能都累了。」也可以舉例,像我是說,我跟小孩跑步還跑輸。
➭核心在「從不安到有信心」的經驗,精隨就是《我要開心喔》書腰:「曾以為他有所不能,他卻讓我們看見更多可能」,但切莫變成自己在訴苦,反而失焦、傳遞情緒壓力(我們是要幫老師減壓的)。
➭此外,家長對照顧需求的期待「依據個別體況」要具體,避免模糊訊息,如:「再請老師注意」。你希望老師:不要特別照顧小孩,當一般孩子對待 / 從事OOO活動須特別留意 / 其它。
𖤐ˊ要點
- 先整體描述,專業意見、具體例子能增加可信度。
- 適度分享教養的心情,因教育者可能會有相似的不安,提供正向經驗。
- 家長對需求的期待、指令要具體。
第三階段:倡議平等的受教權
經過第二階段「健康狀況」的鋪陳,自然就會聊到「可以上體育課嗎?」
小孩不能在學校運動當然不會少一塊肉,但媽媽玻璃心會發作,因為我在乎的是,孩子的身心健康、被區別對待的感受。即使有的孩子仍會發紺,我仍期許也應該有「適性體育」的措施(設計符合心臟功能的規定)。
例如上跳繩,若是比賽一分鐘跳幾下,可以把時間規定拿掉(哎呀!老師們一定比我更專業的啦~)。
確保孩子的受教權,我會聊:
-
閒聊體育課會上什麼
-
具體分享小孩的運動及活動經驗
-
重申醫囑(無運動限制)
-
重申學習需求(可以上體育課、參加運動會,表達一視同仁的基本訴求)
-
照顧觀察指標&尊重孩子身體自主權的空間
➭「.....他從小有學直排輪,我們也會去爬山...所以他可以上體育課,運動會也能參加。」
➭「從小我們有教他不舒服要說,他對自己的身體滿有敏感度,像是知道自己快感冒了。」
➭「有參考觀察指標(如:臉色不好、呼吸急促),但目前我們從來都沒遇過這情況,若真有,可以關心他。」
看狀況:
-
分享運動知識(如:醫師鼓勵運動對心肺功能有益)
-
是否需要適時連結保健室資源
𖤐ˊ要點
- 依據個體狀況,提供照顧者可以照護觀察的訊息。但對於較為謹慎、緊張者,視情況需要更具體的衛教(比如區分「運動後正常的」和「異常的」呼吸急促)。
- 可以參考:開心上學去:他可以上體育課嗎?他可以參加運動會嗎?
例外因應、緊急送醫流程
雖然有95%的安心,那1%的警覺還是得放在心上。好比國人熟悉的萬安演習、防災演習,目的在於急難發生時可以立即應變、降低傷害。發生機率很低很低,不過有準備就安心!
學校有維護學生安全的責任(參見:教育部主管各級學校緊急傷病處理準則),該有的緊急傷病處理、基本醫療設備應確實安檢。
➭「老師,原則上就像我前面說的,我也從來沒遇過特殊狀況,但如果萬一真的有突發狀況像是暈倒,這已超過我們能力所及,就直接叫救護車吧。」
𖤐ˊ要點
- 這部分我沒有經驗,歡迎家長們跟我分享~~~~
- 還沒有和護理師打過交道的經驗,或許也是不錯的、可以合作的對象。
最後還想說的
我也會好奇老師接觸是否有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的經驗,因為過去經驗會影響現在。
像一年級的導師,聽起來過去經驗是正向的,在這所學校曾有相同疾病的學生。
我已經聽到他的經驗很好,就不會去細問那位學生的背景。
如果發現對方有疑慮(講話停頓、有點擔心),我也會想知道他的擔心,並鼓勵對方向我發問。
這也是我為何會直接送繪本《我要開心喔》給老師的原因,多認識不虧嘛!
最後的最後,再次向老師表達感謝。
文 / 鄧郁琳(朵拉) 諮商心理師、《繪本:我要開心喔》 文字作者
相關資訊
- 認識先天性心臟病~《繪本》我要開心喔
- 開心上學去:他可以上體育課嗎?他可以參加運動會嗎?
- 小一新鮮人,體育課前1-2-3
- 《影片》先天性心臟病手術與預後
- 心臟病童的運動建議
- 心臟病疾病手冊~教師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