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心上學去:有慢性病學童的學習權益、學習支持需求(以先天性心

 

育兒界有句「有一種冷,叫作阿嬤覺得冷」,換到先心兒界我認為是:「有一種不能,叫作XX以為不能OO 。」XX可以是任何人,OO可以是任何活動。

由於對先天性心臟病的不瞭解,產生錯待的現象。我認為大部分情境可以透過溝通得到改善,只是人生有時難免but…….

這篇文章目的

  • 關注並讓家長認識兒童基本權益。
  • 也會提到特殊教育個別化教育計畫(國小稱IEP)概念,也是我在進行親師溝通的底氣。

 

兒童四大原則.jpg

圖片來源:台中市政府社會局

 

「每個孩子都享有公平對待、禁止歧視、受教育的權利!」根據《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》第2條,公約所揭示保障及促進兒童及少年權利之規定,具有國內法律之效力。

診斷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兒童,很容易被貼上體能差、不能從事某些體育活動的標籤,因為對疾病的不了解,侵害了學童的受教權。如:未經與家長溝通確認,剝奪參與課程或活動的機會。

我的諮商專業都在教育大學修讀,同儕不乏許多可可愛愛、教學用心的老師們,我與孩子一路上遇到的老師也大多友善,和我一起「正常養」。

然而,這圈子待久了,還是會聽到各種鬼故事,甚至被要求校方簽奇怪合約,什麼風險自負那類。上個學,從事什麼危險活動了嗎?(颱風天上山下海都有被國家救的權利了)。

秉持人性本善原則,我傾向解讀這些是特殊案例,可是有先天性疾病或慢性病的兒童及其家庭,又有何辜呢?

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我對社會有高度理想化的期待,0歧視。歧視對心理健康的影響,隨便google就很多了,我就不說了~

學校作為一個小型社會、教育的搖籃,照顧每位學童的身心發展,人文關懷也是重要的內涵。期許能共創友善、支持的就學環境,讓每個孩子「開心上學去」。

開心上學去:有慢性病學童的學習權益、學習支持需求(以先天性心影響學習權益的隱形歧視

 

「拒收、被誤解,先天糖尿病童求學路坎坷。」這是我用google關鍵字找到的新聞標題。

「請問各位家長,小孩有被幼兒園拒收過的嗎?」這是偶爾出現在先心兒家長社群的家長心聲。

上述背景為幼兒園階段,那到了國小以後(國民義務教育階段)可能會怎樣呢?

  • 「有被要求簽XX契約的嗎?」、「學校要求醫師開立XXX證明。」
  • 家長A:「上次去運動會,同學去參加活動,只有他一個人坐在休息區。」
  • 家長B:「小孩回來我問他,體育課都在做什麼?他說老師都讓他在旁邊休息。」
  • 家長C:「小孩在前教育階段很順利,到新學校也有開個案會議,但他被要求不舒服要舉手,老師會要他去保健室休息,保健室要我接回小孩,漸漸他越來越抗拒上學。」

疾病污名化、校園友善程度、學校系統在因應上的差異,讓「有些」慢性病的孩子在就學、成長路上如燙手山芋。若是需要特殊照護,阻力就會再多一些。


 

開心上學去:有慢性病學童的學習權益、學習支持需求(以先天性心兒童慢性病現況&校園展望

慢性病(Chronic condition)指的是病程持續三個月以上,經過治療能夠穩定,仍需要持續追蹤及照護,通常對個案身體、心理、社會等層面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。常見的像是癌症、糖尿病、氣喘、心臟病等。

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推動「校園主要慢性病防治及推廣計畫」,以學校為中心,以人為本,建構校園慢性病學童健康照護網絡,期望學童能在友善的校園中安全、健康、快樂學習,並過自主且正常的學校與居家生活。

有哪些大方向(理念)呢?

(一)建立自主健康管理:病情得控制。
(二)建立正確認知:除了需要治療外, 生活及學習上與大家都一樣。
(三)幫助同儕建立同理心。
(四)全校師生共同營造友善與支持的環境。

這需要家庭、學校共同支持與合作(慢性病之學童本人、家長、老師、同學、校園、護理人員.....等),各有各的任務。

(引自:同心守護: 建構校園慢性病學童健康照護網絡

 

 

開心上學去:有慢性病學童的學習權益、學習支持需求(以先天性心歧視是無聲的心理暴力:建立正確認知,減少錯待

育兒界有句「有一種冷,叫作阿嬤覺得冷」,換到先心兒界我認為是:「有一種不能,叫作XX以為不能OO 。」XX可以是任何人,OO可以是任何活動。

但奇妙的是,這個「不能」是誰說的?是誰的需求?既不是家長,也不是醫療專業人員。

 

歧視(英語:Discrimination)是基於不正當的理由,區別對待不同族群的人們,或如此對待「被視為」不同族群的人們,特別是給予某些人較差的對待,限制他們的機會和權利。

 

令家長無語、納悶的是,「在家可以做的,到學校卻不能了?」

 

美意是共同照護,卻發展成過度保護、限縮個體可以學習發展的能力、剝奪小孩的權益或甚而衍生拒學議題。

更深的心疼是,區別對待的經驗(污名)會如何影響個人的心理健康?

 

當然,我也能瞭解校方的立場,但!

 𖤐ˊ學校應該是接住學生的地方,不是把學生踢出去的地方。


 

開心上學去:有慢性病學童的學習權益、學習支持需求(以先天性心透過親師合作,營造友善、支持的環境

在特教領域倡議的是:他有需要,而別人不知道、不覺得他有需要(特別是隱性障礙)。所以努力「讓不知道的人知道他的支持需求」。

換到先心兒族群,我認為是:他未必有需要,而別人認為他需要,即便嘗試拒絕,還會硬塞。

所以努力「讓知道的人,知道他!不!需!要!」。

核心即建立對該生的正確認知,延伸「個別化」的學習需求。重點是適性而教~

我大致認為有以下要點:

  • 健康狀況:簡略的治療史、預後(心臟功能狀況)、影響與能力(體能狀況及日常活動)
  • 學習需求:安全(照顧上有無須留意事項)、平等(大家做什麼就做什麼、可以上體育課)
  • 其它(視需求):緊急救護用品檢視、緊急送醫流程

上述最重要的,也要尊重學童對自己健康狀況的感受、需求,給予表達空間,願意傾聽和信任。

 

 𖤐ˊ先有認識,才有機會談理解;能夠理解,也需要放下偏見,才能成就友善。你,就是孩子的貴人!

 

開心上學去:有慢性病學童的學習權益、學習支持需求(以先天性心結語

  • 小孩不能在學校運動當然不會少一塊肉,但媽媽玻璃心會發作,因為我在乎的是,孩子的身心健康、被區別對待的感受。
  • 友善的教育者何其多,但好粥裡不免有老鼠屎,難免會有不順利的時候。有時候家長需要為了孩子出來戰鬥,向權威者、不合理反抗。
  • 但如果系統性的問題比較大,努力協商依然心累,在某些時候考慮轉學也是一個選擇,而這又是另個議題了!


開心上學去:親師溝通做得好,開心上學沒煩惱文 / 鄧郁琳(朵拉)  諮商心理師、《繪本:我要開心喔》 文字作者

 

開心上學去:有慢性病學童的學習權益、學習支持需求(以先天性心相關閱讀:《開心上學去》系列文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朵拉 的頭像
    朵拉

    朵拉的藍色小星球

    朵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